写在前面

这本书是我人生第一次进入职场后由我的导师交给我的。当我开始阅读它的时候,我已经在职场待了三个月。我并没有在拿到书的那一刻开始阅读,原因其实有二:一是因为我认为这不是正确的时机,我需要亲身经历了一些东西后才可以正确地理解书中所传达的思想。二是因为我刚来北京,第一次真正地一个人生活,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时间来适应,毕竟这一切与我之前的生活都相差很多。终于,在这个十月的周末,我开始了阅读。

序言

导师给我的这本是30周年纪念版,我也上网查了一下这本书的首次出版日期:1989年。震撼于这本书的出版时间之久,我开始对序言的阅读。

序言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吉姆·柯林斯的介绍。他介绍了这本书中提出的七个习惯的巨大影响力和现实中的例子,如比尔盖茨,丘吉尔等著名人士。他用的一个比喻的例子我很喜欢:他把这本书中传递的七个习惯比喻为windows和mac的图形化界面,这七个习惯构建出了完美的用户界面,让任何人都能享受到这七个习惯带来的好处。着重地强调了本书的价值。

第二部分是原作者史蒂芬·柯维地的孩子写的序言。在序言中他解释了自己对于传播这七个习惯的努力,并出版了青少年版,小学生版,大学生版的七个习惯等书籍。同时他也为本书添加了一部分自己的理解,但并没有修改原版的内容。

一般而言,序言会大概讲述书中的内容,这本书的序言也不例外,着重表现了这本书的生命力和思想的泛用性。

思维方式与原则

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书中首先讲述了作者自己培养自己儿子的一个案例:这个儿子不完美,且什么事都做不好。于是作者和作者妻子开始了”强迫”孩子的过程。他们对孩子给予鼓励,希望孩子能够按照他们预设的想法进行下去,但结果只造就了孩子的心态崩溃。于是,作者在研究了许多数据和资料后,决定进行思维转换,即不再从世人的普遍看法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而让他自己尝试自己发展,进而孩子越来越好的故事。

由此,作者引出了思维方式,并仔细介绍了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他认为这是真正的核心内容,在所有事中是最基本的。并通过一个例子来讲解了思维转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与作者类似,我也有相似的体会。我是农村家的孩子,对于吃不饱穿不暖的我父母一代人来说,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已经是足够了。也因此,我的心理问题被父母无意地忽视了。我在人生中有一段时间十分灰暗,所幸遇到了良师,遇到了好朋友,这才让我成长成了一个正常的孩子。当我每次向父母阐述重视孩子心理的重要性时,我父母都表现出了完全的不理解。这就是所谓思维方式的差别。对于父母来说他们的思维已经不会改变了。因此我也选择了拒绝和父母交流的方式来维持家庭关系。

因此,思维方式,或者就我认为的价值观(即人们看待一个事的方式和角度)是构成一个人的最关键因素。你的一切都基于此,不管表象如何,你的内在就是这样的。

基于原则的思维方式

在讲解了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后,作者提出了如何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即基于原则的思维方式。所谓原则,是客观上的事实标准,如一群盗贼会有相同的价值观:杀人放火抢劫没问题,但这并不妨碍这些事都是错误的。

作者通过对基于原则的思维方式,引出了七个习惯。作者指出七个习惯即是基于原则的一种思维方式。

由此,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看作为该本书的绪论,但作者巧妙地从更为根本性的地方入手,一步一步的讲解到为何我们需要七个习惯,以及七个习惯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

七个习惯概论——什么是习惯

作者在这一章中系统地定义了本书名中提到的几个名词。首先便是习惯。习惯,按照本书作者的定义,是知识(做什么),技巧(怎么做),意愿(想要做)三者的结合体。我们想要养成一个习惯,就需要从这三方面来努力。

事实上,一直以来只有人教导我要养成xxx的习惯,但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么系统地养成习惯。这部分很好地解释了我一直以来的困惑。想要养成一个习惯,首要的是自己有这个意愿,自己想要做这个事,之后便是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我认为这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难的恰恰是自己想要做这个部分。这也是一直以来老师和朋友教导我时所强调的一点。

七个习惯概论——成熟模式图

在这一部分,作者讲解了七个习惯的层级,前三个习惯位于依赖期到独立期,即从依赖他人到真正自我独立。之后三个习惯位于独立期到互赖期。即从自我独立到考虑”我们“。最后一个习惯包含了前面的六种习惯,是为一个总结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这个成熟模式图,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将七个习惯分成阶段性的成果,也验证了之前在序言中提到的像用户界面一样简单易懂,且逻辑清晰可见,适合任何人进行学习。

七个习惯概论——效能和资产

效能分为两个部分,产出和产能,产出即生产的结果,产能即生产的能力。所谓高效能即产出与产能的平衡。由此我们可以借此来分析资产。书中将资产分了三部分,但我认为都是一样的。实际上当我们管理资产时,一定要确保产能不会消失的情况下再去提升产出,并且不能太偏向一方,二者都需要关注。

进一步来讲,要达到这种平衡是十分困难的。也因此,本书才出现了。通过本书,可以有效地达到这种平衡。

小结

第一部分可以看作是本书的绪论,主要讲解了为何要有这七个习惯,以及这七个习惯的大概含义,提出的背景,适用的范围等等。通过阅读这一部分,对本书的大体内容和讲解模式有了大概的了解。

习惯一 积极主动

引子

作者首先通过一个忠告和“社会之镜”的例子引入了该习惯。作者首先否定了常见的如基因决定论心理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等常见的看待事件的方式,并发起提问,是否这些方式是正确的呢?之后讲述了弗兰克尔在纳粹的死亡集中营中不断了解自己进而让思维更加超然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提出了所谓“选择的自由”。这里所指的选择的自由,即是咱们习惯一的具体定义——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为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积极主动的具体含义

所谓责任感,指的是选择回应的能力。拥有积极主动习惯的人,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外界条件或他人的影响,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有意识地选择待人接物的方式。人之所以为人,与动物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可以思考,具有创造力和执行力,能够通过意识决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像动物一样单纯地遵从本能。积极主动是人类的天性。

有时候人们可能会想,这个说法是显然错误的,因为我无法决定事情是否要发生到我身上,但我可以决定的是当事情发生到我身上的时候我能做什么,若我是消极地应对,那么其实归根到底是我自己在伤害自己。若我采用积极地应对,那么可能这件事对我而言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

积极主动的使用

虽然我们提到了主动,但主动并不代表胆大妄为,惹是生非,而是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创造条件。当我们理解了这个道理后,剩下的便是需要践行(使用),但具体到使用时,有的时候我们会发出很多抱怨:没有时间,没有机会等等。这些其实还是我们没有积极思考,积极行动。只有当我们真的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后,我们才可以真正的去使用积极主动这个习惯。

如何判断是否积极主动

上面介绍了积极主动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意义,以及如何做到积极主动。这里讲到我们如何判断自己当前的状态呢?这里本书介绍了两个概念:关注圈与影响圈(如下图),人们所关注的东西可以被划为关注圈,而关注圈中那些我们自己可以影响的或间接影响的则被叫做影响圈。

image-20221026180544147

只要我们的焦点聚焦于影响圈,那么就可以说我们是积极主动的。反之,若我们的焦点聚焦于关注圈,那就可以说我们是消极被动的。

扩大影响圈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实践去影响世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哲中所提到的实践其实就是我们的行为。当我们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时,我们就可以扩大我们的影响圈,进而获得更大的成就。书中举了一些例子,如甘地等。通过对影响圈的无限扩大,成就了一系列的壮举。当然,积极主动是要从内到外的,即先是改变我们个人的行为,进而再去扩大我们的影响圈。

当然在扩大时需要注意,我们的每个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虽然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但结果还是由自然法则进行决定的。原则会制约着我们的行为,顺之则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反之则是消极的后果。因此我们在享受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后,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小结

最后,积极主动的本质其实是对自己或别人有所承诺,然后从不食言。通过承诺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圈,进而达到完美的成功。同样的,做出承诺和履行承诺也是培养高效能习惯的根本力量。我们越是能够完美地完成我们的承诺,我们对于世界的影响也会越大。

习惯二 以始为终

定义

所谓以始为终,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主席的这番话和这里作者提出的习惯二不谋而合。以始为终即指我们要牢记自己的目标,万事以自己的目标作为衡量条件。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做任何事前都要先理清方向。不然当我们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时,回顾自己的一生,会得到这样的结论:我到底为了什么活着?

两次创造与主动与被动

作者介绍了一个理论,即以始为终的一个原则基础: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也就是智力上的第一次创造(脑子中构想)和体力上的二次创造(具体去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人的第一次创造都是主动的。有些人并没有创造的能力,因此让生活环境,朋友,家人等控制了自己,让外部条件进行了“第一次创造”。但人类特有的特性可以让我们去审视这种自然形成的第一次创造,并掌握属于自己的一部分。

领导自己

这也是习惯二的一个原则基础,即我们要自己领导自己的生活,能够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做主宰。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当我们发现自己走的路线不满足自己的心思的时候,我们理所当然的可以选择改变自己的路线,这就是领导自己的一个最基本的含义。由于习惯二的内在含义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制定自己的目标,并沿着这条路坚定的走下去,因此领导自己其实也就是确定目标的过程。当我们真的有了目标后,剩下的便是走下去了。

以原则为生活中心

这里作者用大段内容列举了很多以单一维度为生活中心的情况,然后提出了以原则为生活中心的观点,但我并不是很认可这里作者的观点。实际上我认为所谓的以原则为生活中心其实也只是一种正确的废话,比如作者举的以家庭为生活中心的人,其实家庭就是他的原则不是嘛?所以作者实际上在提倡一种最为中心的可以包含所有情况的中心。然后起了个抽象的名字为原则,但对于人来说只有抽象的概念是无法真正生活的,人们需要一个具象事物,这个事物可以是伴侣,可以是家庭,可以是享乐,这种情况是无法真正避免的。人怎么可能以一个抽象的“原则”概念生活呢?

撰写使命宣言

使命宣言,其实就是通过书面化的流程和形式来将每个人脑中的路线和概念具象化。这里我也不是很认可作者的观点,作者提到这个使命宣言要时刻修订,且适用于家庭,个人,企业。我觉得这个方案并不具有太强的实用性。我认为只要拟定一次就好,这样就可以让你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方向,从而做到更好的领导自己,进而更好地践行习惯二, 至于具体的修订等,我觉得到最后只能是流于形式的东西,并不能真的进到脑子里去。

小结

在这个习惯中,对于作者提出的原则我是认可的,但对于作者后面举的具体实现流程我认为还是过于抽象了,并不具有太强的可操作性,反而更多是形式化的内容。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要想践行习惯二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意识到自己能够改变自己,自己能够领导自己,进而确定出确切的价值观和引导路线来指引自己。就我这么多年来的观察看来,大部分人其实根本意识不到自己除了随波逐流还有别的选择,说白了还没有达到习惯一的等级,自然是达不到习惯二的。我认为要真的实现习惯二,就要很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可以做到,而不是作者说的这些我认为较为虚的内容。

习惯三 要事第一

定义

如果说习惯一确定了态度,习惯二确定了方向,那么习惯三就是告诉你要怎么去做。三个习惯一同覆盖了个人层面的大部分情况。“要事第一”要求我们运用独立意志努力实现一个目标,要做到习惯三,前两个条件显然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我们达成了前两个习惯,第三个习惯才能真正的执行。

时间管理理论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四代时间管理理论,并最终提出了最新的四代管理理论,如图:

day01

可以看到,如同二维坐标系一样,作者按照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将时间管理分成了四份。作者指出第二象限,即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才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事情,也就是所谓的要事。这些事我们都知道它很重要,但一直抽不出时间去做。要事第一便要求我们一定要找到时间把这些事情完成。当我们偏重其他象限时,如第一象限第三象限等,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如图一团浆糊,完全无法正常生活,只能活在混乱之中。

自我管理的具体措施

这里作者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操作流程,我就不再赘述了,在我没有实践的时对于实践方法的讨论无疑是毫无意义的。

小结

相比较于前两个习惯,习惯三更加注重于实践,在我没有真正的实践时我也不好对它做出评价,因此这部分内容会有点少。

人际关系的本质

情感账户

作者提到,人际关系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情感账户,当我们真诚待人,诚信待人时,这个账户的存款便会增加,当我们需要人帮助的时候,自然就会得到帮助。相反, 若是我们粗鲁,轻蔑待人,这个账户的存款自然会减少,我们也就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了。

这和我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只不过把我的想法给理论化了。一直以来我也有这种感觉,但并不能像作者这样提出一套完善的理论。

七种增加余额的方法

  • 理解他人

    理解他人是一切感情的基础。换句话说就是换位思考,只有我们真正理解了对方的处境后,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 注意小节

    换句话说,就是注意细节。我们与人进行交往时,可能由于一个小细节导致我们在对方的印象中变差了。比如我小时候拿了奖状,但我妈却拿去晒枣。这虽然只是一个小细节,但对于年幼的我打击是十分大的。

  • 信守承诺

    这一条非常好理解。我们不能随意许下承诺然后不遵守,因为这对于朋友,家人打击是十分大的。

  • 明确期望

    这一点上,可能更加适用于恋情。对于恋人来说,一味的让伴侣猜测你的心思是不可取的,对于伴侣的期望应当明确的说出来。

  • 正直诚信

    这也很好理解,没有人不愿意和性格好的人交朋友。

  • 勇于致歉

    当我们做了错事对朋友造成了伤害后,一定要学会道歉,而不要互相推卸责任。

  • 无条件的爱

    我们应当为朋友提供无条件的爱,有条件的爱会让朋友感觉到非常的不自在,不快乐。

小结

这一小部分讲述了人际关系的本质是情感账户,为后面讲解社会面的习惯提供了基础。

习惯四 双赢思维

定义

所谓双赢思维,其实不是什么新名词。据作者介绍,其实双赢就是人际交往的六种模式中的一种罢了。双赢,即利人利己,双方都有福同享,皆大欢喜,可谓是十分理想的局面。

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双赢思维虽然大部分情况下都适用,但还是有情况是不适用的,比如当你的孩子面临生命危险时,自然是顾及不到他人。因此还是要根据场合来判断的。当然对于大部分正常情况,如平常的家庭关系,领导关系都是适用的。

除此之外,如果我们实在无法达成双赢时,就应当选择好聚好散。当然这种说法也是依情况定的,对于业务关系来说好聚好散是最理想的解决方式,但对于持续性的业务来说未必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五个要领

双赢思维包含五个要领,如下图:

day01 (1)

首先需要有双赢品德,进而建立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而协议需要双赢体系作为环境,通过双赢过程来完成。

  1. 双赢品德

    双赢品德有三个基本特征:

    • 诚信:我们把诚信定义为我们最基本的价值观,我们的任何行为都应当以诚信为最基本原则。

    • 成熟

      成熟,是一种介于敢做敢为和善解人意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这种能力是人际交往,管理和领导能力的精髓。敢做敢为和善解人意是双赢的必要条件,而处于平衡状态的成熟则是必要因素。

    • 知足

      一般的赢/输思维其实本质在于认为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必须通过争抢来获得自己需要的部分,而知足思维则认为资源是无限的,我们并不需要争抢来满足。

  2. 双赢关系

    在双赢品德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建立双赢关系。所谓双赢关系,就是要改变别人的思维,因为双赢是对人的思维,只有一方有双赢品德是无法建立双赢关系的,只有使用了自己的影响圈后才能建立完备的双赢关系。

  3. 双赢协议

    关系确立之后,便需要协议来说明定义和具体的方向。在双赢协议中,应当明确规定以下五点:

    • 预期结果
    • 指导方针
    • 可用资源
    • 任务考核
    • 奖惩制度
  4. 双赢体系

    双赢只能存在于体系健全的组织架构中,如果我们提倡双赢,但奖励体系却还是赢/输模式的,那么我们永远做不到真正的双赢。双赢须有完善的相应体系支撑,如规划,交流,预算,信息等。

  5. 双赢过程

    最后,就是具体的实施过程了。作者提到了走向双赢的一般流程: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之后,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再次,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最后,找到可能的实现路径。

小结

这一节讲述了双赢思维,作者使用流程和图示来明确的表示了什么是双赢思维以及该如何达到双赢思维。

习惯五 知彼解己

定义

看到这个习惯我第一反应是知己知彼,但仔细一看才发现是知彼解己,即了解他人,进而解析自己。所以这个习惯的核心在于“知彼”。

移情聆听

移情聆听指的是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这种聆听方式的效果无疑是十分巨大的。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很好的理解说话者,得到说话者的认同,为情感账户增添巨款,进而达到双赢关系的基础。

移情聆听的方式

正确的移情聆听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复述语句。第二阶段:加入解释,用自己的词句表达。第三阶段:掺入个人的感觉,用感性的方式去理解。第四阶段:加以解释。通过这四个阶段的方式沟通,我们不仅能了解对方,还能帮助对方了解自己。

小结

这一习惯其实也是非常好理解的。我们想要与他人建立正确的双赢关系,就需要先了解对方,与对方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一节便讲解了如何以正确的思维与他人建议关系,并用父子沟通作为例子。

习惯六 综合综效

定义

综合综效,即是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说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整体中最具有激发,分配作用的部分。

沟通三层次

作者提到,沟通具有三个层次,从互相提防(赢/输模式)到互相尊重(妥协)再到综合综效(双赢)。在沟通中,我们可以通过习惯四和习惯五来建立起牢固的关系,进而使用习惯六来达到综合综效。说到底,就是开张布公的交流,从非此即彼的思想中走出来。

尊重差异

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地会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好也可能是坏。但对于我们的人际交往来说,不论是好是坏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尊重差异。尊重差异,就要求我们能够好好地聆听他人(习惯五),需要我们建立双赢思维(习惯四)。由此可以看出,习惯六是在习惯四和五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的。

小结

在习惯四和习惯五后,作者终于拿出了最后大招:习惯六。通过习惯四五的铺垫,我们终于能够达到真正的综合使用,即1+1>2的效果。通过这个习惯,我们就能非常好的在人际交往中达到双赢。

习惯七 不断更新

定义

这其实是非常好理解的。人是不能一成不变的,即便是再好的习惯也不可能是永远的准则,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经历对这些习惯进行消化,吸收,进而达到螺旋式上升的结果。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四个层面

  • 身体层面

    身体层面指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这很好理解,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我们谈何自我提升呢?因此身体是一切的基础,我们应当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防止自己到了晚期才后悔而不自知。

  • 精神层面

    精神层面的更新为我们提供指引的方向。当我们身体健康后,我们需要有前进的方向与自己想要的东西。通过我们自己的经历,我们需要对精神层面不断地更新。但要时刻记住的是,我们不能放弃以原则为生活中心(习惯二),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新。

  • 智力层面

    这一方面即是说学习。人类的大部分知识都来源于人类有意识地学习。因此为了我们能够更好地更新自己,我们可以从书本或者生活中学习,提升自己的智力层面,进而为自身提供更好的基础与平台。

  • 社会/情感层面

    上述三个层面都是个人层面,即习惯一二三。而社会/情感层面则是习惯四五六。如果我们每天只是宅在家里,不与人交往,不与社会进行沟通,那么我们前面三个层面的更新都毫无意义。人归根到底是社交动物,不可避免地要和社会与人产生情感关系。因此这一层面的自我更新也是十分必要的。

螺旋式上升

如同马克思的思想,万事万物都是螺旋式上升的。放到这里,人这一生就是不断学习,坚持,实践的过程。按照这样的路线前进,我们便是符合了正确的路线,一定能到达最后的终点。

小结

习惯七便是对前面所有习惯的一个总结,这些习惯不可能是永远一成不变的, 我们需要进行不断地更新升级才能更好地践行。

总结

总的来说,这本书相较于我初看到书名时的疑惑来说,还是有些东西的。七个习惯更准确地说其实是做人的准则。前三个习惯系统讲解了个人应当怎么做,而之后的三个习惯讲解了个人应当如何与其他人产生关系。最后用不断更新的思想来作为总结。

本书大部分的观点我都表示认同,很多内容都是把我一直认为的事进行了理论化和提炼,让我读起来有一种十分熟悉的感觉。可以说是意外之喜吧。当然受限于我的阅历很多地方还是理解的较为片面,想必当我数年后再读此书会有别样的感觉吧。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wushenjiang/p/16860832.html

1.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请务用于商业用途! 3. 如果你也有好源码或者教程,可以到用户中心发布,分享有积分奖励和额外收入! 4. 本站提供的源码、模板、插件等等其他资源,都不包含技术服务请大家谅解!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如遇到加密压缩包,默认解压密码为"gltf",如遇到无法解压的请联系管理员! 8. 因为资源和程序源码均为可复制品,所以不支持任何理由的退款兑现,请斟酌后支付下载 声明:如果标题没有注明"已测试"或者"测试可用"等字样的资源源码均未经过站长测试.特别注意没有标注的源码不保证任何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