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函数简介(function)

​ – 函数也是一个对象

​ – 对象是内存中专门用来存储数据的一块区域

​ – 函数可以用来保存一些可执行的代码,并且可以在需要时,对这些语句进行多次的调用

​ – 创建函数:

​ def 函数名([形参1,形参2,…形参n]) : define:定义

​ 代码块

​ – 函数名必须要符和标识符的规范

​ (可以包含字母、数字、下划线、但是不能以数字开头)

​ – 函数中保存的代码不会立即执行,需要调用函数代码才会执行

​ – 调用函数:

​ 函数对象()

​ – 定义函数一般都是要实现某种功能的

2. 函数的参数

​ – 在定义函数时,可以在函数名后的()中定义数量不等的形参,

​ 多个形参之间使用,隔开

​ – 形参(形式参数),定义形参就相当于在函数内部声明了变量,但是并不赋值

​ – 实参(实际参数)

​ – 如果函数定义时,指定了形参,那么在调用函数时也必须传递实参,

​ 实参将会赋值给对应的形参,简单来说,有几个形参就得传几个实参

3. 参数的传递方式

1、定义形参时,可以为形参指定默认值

指定了默认值以后,如果用户传递了参数则默认值没有任何作用。如果用户没有传递,则默认值就会生效,如:

def fn(a = 5 , b = 10 , c = 20):

​ print(‘a =’,a)

​ print(‘b =’,b)

​ print(‘c =’,c)

fn(1 , 2 , 3)

fn(1 , 2)

fn()

2、实参的传递方式

A、位置参数

位置参数就是将对应位置的实参复制给对应位置的形参

第一个实参赋值给第一个形参,第二个实参赋值给第二个形参 。。。

fn(1 , 2 , 3)

B、关键字参数

关键字参数,可以不按照形参定义的顺序去传递,而直接根据参数名去传递参数

fn(b=1 , c=2 , a=3)

print(‘hello’ , end=”)

位置参数和关键字参数可以混合使用

混合使用关键字和位置参数时,必须将位置参数写到前面

fn(1,c=30)

3、函数在调用时,解析器不会检查实参的类型。实参可以传递任意类型的对象,但是,如果类型不匹配会报错哦。

4、在函数中对形参进行重新赋值,不会影响其他的变量

​ 但如果形参执行的是一个对象,当我们通过形参去修改对象时

​ 会影响到所有指向该对象的变量

若不希望改变对象,可以有以下传递方法:

fn4(c.copy())

fn4(c[:])

也就是创建一个副本再传递,是函数的形参指向的不是原来的对象而是副本对象

4. 不定长的参数

# 定义一个函数,可以求任意个数字的和

例子:

# 定义一个变量,来保存结果,遍历元组,并将元组中的数进行累加

def sum(*nums):

​ result = 0

​ for n in nums :

​ result += n

​ print(result)

# sum(123,456,789,10,20,30,40)

*号详解:

# 在定义函数时,可以在形参前边加上一个*,这样这个形参将会获取到所有的实参

# 它将会将所有的实参保存到一个元组

# a,b,*c = (1,2,3,4,5,6)

# *a会接受所有的位置实参,并且会将这些实参统一保存到一个元组中(装包)

def fn(*a):

​ print(“a =”,a,type(a))

# fn(1,2,3,4,5)

注意点:

# 1.带星号的形参只能有一个

# 2.带星号的参数,可以和其他参数配合使用

# 3.第一个参数给a,第二个参数给b,剩下的都保存到c的元组中,如:

# def fn2(a,b,*c):

# print(‘a =’,a)

# print(‘b =’,b)

# print(‘c =’,c)

# 4.可变参数不是必须写在最后,但是注意,带*的参数后的所有参数,必须以关键字参数的形式传递,否则不起作用

如:

# 所有的位置参数都给a,b和c必须使用关键字参数

# def fn2(*a,b,c):

#fn2(1,2,b=3,c=4)

# print(‘a =’,a)

# print(‘b =’,b)

# print(‘c =’,c)

# 5.如果在形参的开头直接写一个*,则要求我们的所有的参数必须以关键字参数的形式传递

def fn2(*,a,b,c):

​ print(‘a =’,a)

​ print(‘b =’,b)

​ print(‘c =’,c)

# fn2(a=3,b=4,c=5)

#6. *形参只能接收位置参数,而不能接收关键字参数

**号详解:

# **形参可以接收其他的关键字参数,它会将这些参数统一保存到一个字典中

# 字典的key就是参数的名字,字典的value就是参数的值

# **形参只能有一个,并且必须写在所有参数的最后

def fn3(b,c,**a) :

​ print(‘a =’,a,type(a))

​ print(‘b =’,b)

​ print(‘c =’,c)

# fn3(b=1,d=2,c=3,e=10,f=20)

*号和**号解包:

# 传递实参时,也可以在序列类型的参数前添加星号,这样他会自动将序列中的元素依次作为参数传递

# 这里要求序列中元素的个数必须和形参的个数的一致

如:

# 创建一个元组,通过*进行解包操作

t = (10,20,30)

# fn4(*t)

# 创建一个字典

d = {‘a’:100,’b’:200,’c’:300}

# 通过 **来对一个字典进行解包操作

fn4(**d)

5. 返回值

# 返回值,返回值就是函数执行以后返回的结果

# 可以通过 return 来指定函数的返回值

# 可以直接使用函数的返回值,也可以通过一个变量来接收函数的返回值

# return 后边可以跟任意的对象,返回值甚至可以是一个函数,例如:

def fn():

​ # return ‘Hello’

​ # return [1,2,3]

​ # return {‘k’:’v’}

​ def fn2() :

​ print(‘hello’)

​ return fn2 # 返回值也可以是一个函数

r = fn()

# print(r)

# 如果仅仅写一个return 或者 不写return,则相当于return None

def fn2() :

​ a = 10

​ return

# 在函数中,return后的代码都不会执行,return 一旦执行函数自动结束

def fn4() :

​ for i in range(5):

​ if i == 3 :

​ # break 用来退出当前循环

​ # continue 用来跳过当次循环

​ # return 用来结束函数

​ print(i)

print(‘循环执行完毕!’)

# fn4()

# fn5 和 fn5()的区别

print(fn5) # fn5是函数对象,打印fn5实际是在打印函数对象 <function fn5 at 0x05771BB8>

print(fn5()) # fn5()是在调用函数,打印fn5()实际上是在打印fn5()函数的返回值 10

6. 文档字符串

Help函数

# help()是Python中的内置函数

# 通过help()函数可以查询python中的函数的用法

# 语法:help(函数对象)

# help(print) # 获取print()函数的使用说明

# 文档字符串(doc str)

# 在定义函数时,可以在函数内部编写文档字符串,文档字符串就是函数的说明

# 当我们编写了文档字符串时,就可以通过help()函数来查看函数的说明

# 文档字符串非常简单,其实直接在函数的第一行写一个字符串就是文档字符串

一般来说,用’’、” ”、‘’‘ ’‘’都可以,但是前两个只能写一行,而后面三引号可以写多行,一般用’’’ ’’’

在a后加:int代表a接收int型,而-> int代表返回值是int型,当然,这只是标记,并不会是a就是接收int型,它主要是起一个提示作用。

7. 作用域

# 作用域(scope)

# 作用域指的是变量生效的区域

# 在Python中一共有两种作用域

# 1、全局作用域

# – 全局作用域在程序执行时创建,在程序执行结束时销毁

# – 所有函数以外的区域都是全局作用域

# – 在全局作用域中定义的变量,都属于全局变量,全局变量可以在程序的任意位置被访问

#

# 2、函数作用域

# – 函数作用域在函数调用时创建,在调用结束时销毁

# – 函数每调用一次就会产生一个新的函数作用域

# – 在函数作用域中定义的变量,都是局部变量,它只能在函数内部被访问

# 3、变量的查找

# 当我们使用变量时,会优先在当前作用域中寻找该变量,如果有则使用,

# 如果没有则继续去上一级作用域中寻找,如果有则使用,

# 如果依然没有则继续去上一级作用域中寻找,以此类推

# 直到找到全局作用域,依然没有找到,则会抛出异常

# NameError: name ‘a’ is not defined

​ 简单的说,局部变量外部不能调,而局部变量可以调外部的全局变量,和java一样

#4、global关键字

# 如果希望函数内部的变量是全局变量,则需要使用global关键字,来声明变量

global a # 声明在函数内部的使用a是全局变量 global [ˈɡləʊbl] 全球的,整体的

8. 命名空间(namespace)

# 命名空间指的是变量存储的位置,每一个变量都需要存储到指定的命名空间当中

# 每一个作用域都会有一个它对应的命名空间

# 全局命名空间,用来保存全局变量。函数命名空间用来保存函数中的变量

# 命名空间实际上就是一个字典,是一个专门用来存储变量的字典

#1、locals()函数

# locals()用来获取当前作用域的命名空间,如果在全局作用域中调用locals()则获取全局命名空间,如果在函数作用域中调用locals()则获取函数命名空间,返回值是一个字典

scope = locals() # 当前命名空间

print(scope)

scope[‘c’] = 1000 # 向字典中添加key-value就相当于在全局中创建了一个变量(一般不建议这么做)

def fn4():

​ a = 10

​ # scope = locals() # 在函数内部调用locals()会获取到函数的命名空间

​ # scope[‘b’] = 20 # 可以通过scope来操作函数的命名空间,但是也是不建议这么做

# print(scope)

fn4()

2、# globals()函数

# globals() 函数可以用来在任意位置获取全局命名空间,一般用来在函数中获取全局命名空间,而在全局空间中是无法获取函数(局部)命名空间的。

9. 递归

引题:

# 尝试求10的阶乘(10!)

# 1! = 1

# 2! = 1*2 = 2

# 3! = 123 = 6

# 4! = 123*4 = 24

# 创建一个变量保存结果

# n = 10

# for i in range(1,10):

# n *= i

# print(n)

进阶:创建一个函数,可以用来求任意数的阶乘

def factorial(n):

​ ”’

​ 该函数用来求任意数的阶乘

​ 参数:

​ n 要求阶乘的数字

​ ”’

​ # 创建一个变量,来保存结果

​ result = n

​ for i in range(1,n):

​ result *= i

​ return result

# 递归式的函数

# 递归简单理解就是自己去引用自己!

# 无穷递归,如果这个函数被调用,程序的内存会溢出,效果类似于死循环

# def fn():

# fn()

# fn()

# 递归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它和循环很像

# 它的整体思想是,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一个个的小问题,直到问题无法分解时,再去解决问题

# 递归式函数的两个要件

# 1.基线条件

# – 问题可以被分解为的最小问题,当满足基线条件时,递归就不在执行了

# 2.递归条件

# – 将问题继续分解的条件

# 递归和循环类似,基本是可以互相代替的

用递归实现求任意数的阶乘功能:

def factorial(n):

​ # 基线条件 判断n是否为1,如果为1则此时不能再继续递归

​ if n == 1 :

​ # 1的阶乘就是1,直接返回1

​ return 1

​ # 递归条件

​ return n * factorial(n-1)

# print(factorial(10))

10. 高阶函数

# 接收函数作为参数,或者将函数作为返回值的函数是高阶函数

# 当我们使用一个函数作为参数时,实际上是将指定的代码传递进了目标函数

例子:实现一个函数,可以将列表中的偶数单独变成列表返回、大于5的数单独变成列表返回、3的倍数单独变成列表返回,这个函数思路是去接收函数实现,例子如下:

l = [1,2,3,4,5,6,7,8,9,10]

# 定义一个函数,用来检查一个任意的数字是否是偶数

def fn2(i) :

​ if i % 2 == 0 :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这个函数用来检查指定的数字是否大于5

def fn3(i):

​ if i > 5 :

​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这个函数用来检查指定的数字是3的倍数

# def fn4(i):

# if i % 3 == 0: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def fn(func , lst) :

​ ”’

​ fn()函数可以将指定列表中的所有偶数获取出来,并保存到一个新列表中返回

​ 参数:

​ lst:要进行筛选的列表

​ ”’

​ # 创建一个新列表

​ newlist = []

​ # 对列表进行筛选

​ for n in lst :

​ if func(n) :

​ newlist.append(n)

​ return newlist

# 1、filter()函数

# filter()可以从序列中过滤出符合条件的元素,保存到一个新的序列中,功能和用法就和上面例子fn函数一样。

# 参数:

# 1.函数,根据该函数来过滤序列(可迭代的结构)

# 2.需要过滤的序列(可迭代的结构)

# 返回值:

# 过滤后的新序列(可迭代的结构)

# 2、匿名函数 lambda

​ lambda /ˈlæmdə/ 匿名函数

# lambda函数表达式专门用来创建一些简单的函数,他是函数创建的又一种方式

# 语法:lambda 参数列表 : 返回值

# 匿名函数一般都是作为参数使用,其他地方一般不会使用

如:

def fn5(a , b):

​ return a + b

用匿名函数写:

lambda a,b : a + b

用法:

# 1、(lambda a,b : a + b)(10,20)

# 2、fn6 = lambda a,b : a + b

# print(fn6(10,30))

匿名函数的目的是为了简单的写,显然第一种和第二种都和直接写函数差不多了,所以一般都不用。

3、直接作为参数

r = filter(lambda i : i > 5 , l)

# print(list(r))

# 3、map()函数

# map()函数可以对可迭代对象中的所有元素做指定的操作,然后将其添加到一个新的对象中返回

例子:

l = [1,2,3,4,5,6,7]

r = map(lambda i : i + 1 , l)

# print(list(r))

结果:

[2,3,4,5,6,7,8]

# 4、sort()方法

# 该方法用来对列表中的元素进行排序,默认从小到大排

# sort()方法默认是直接比较列表中的元素的大小

例子:

l = [‘bb’,’aaaa’,’c’,’ddddddddd’,’fff’]

# l.sort()

这里调用sort()排序是直接比较Unicode编码

如果我们想用它来比较字符串长度然后排序,那么:

# 在sort()可以接收一个关键字参数key,key需要一个函数作为参数,当设置了函数作为参数,每次都会以列表中的一个元素作为参数来调用函数,并且使用函数的返回值来比较元素的大小

例子:

l = [‘bb’,’aaaa’,’c’,’ddddddddd’,’fff’]

# l.sort(key=len)

bb调用len后返回值为2,fff调用len后返回值为3,然后比较返回值

l = [2,5,’1′,3,’6′,’4′]

l.sort(key=int)

# print(l)

这相当与把它们转为int型后比较

# 5、sorted()函数

# 这个函数和sort()的用法基本一致,但是sorted()可以对任意的序列进行排序

# 并且使用sorted()排序不会影响原来的对象,而是返回一个新对象(列表)

例子:

l = “123765816742634781”

print(sorted(l,key=int))#这里传不传key都可以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nanguyhz/p/16800084.html

1.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请务用于商业用途! 3. 如果你也有好源码或者教程,可以到用户中心发布,分享有积分奖励和额外收入! 4. 本站提供的源码、模板、插件等等其他资源,都不包含技术服务请大家谅解!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如遇到加密压缩包,默认解压密码为"gltf",如遇到无法解压的请联系管理员! 8. 因为资源和程序源码均为可复制品,所以不支持任何理由的退款兑现,请斟酌后支付下载 声明:如果标题没有注明"已测试"或者"测试可用"等字样的资源源码均未经过站长测试.特别注意没有标注的源码不保证任何可用性